大家好,今天小編關注到一個比較有意思的話題,就是關于日本進口汽車小排量推薦的問題,于是小編就整理了2個相關介紹日本進口汽車小排量推薦的解答,讓我們一起看看吧。
日本小排量K-car可以買嗎?
K-car沒有合資量產車_即使有也不建議選擇
- 知識點:K-car是日系車的代表車型,但是在其本土市場以外基本沒有投放。
「K級」汽車指日系微型汽車,尺寸標準要求為≤3400*1480*2000mm,內燃機排量需≤0.66升。這種標準的汽車無疑是超微型(A000級)汽車,尺寸真的是小的一塌糊涂;然而這種的車空間并不是很小,因為高度最高可達2米,立體空間是相當不錯的??蛇@種車為什么在日本本土市場以外的汽車市場,都沒有獲得認可呢?
用戶需求_不斷升級
合資品牌汽車中曾經出現過一些K級車,比如鈴木奧拓、北斗星、浪迪等等。似乎在日系車的主流品牌中只有鈴木熱衷于在華市場投放「kcar」,而且在初期獲得了理想的市場反饋。然而鈴木最終還是難逃“退場”的命運,就像是多年前退出北美車市一樣;是什么原因導致C端用戶不在愛kcar,這個問題的答案就是鈴木退場的原因。
關鍵詞:消費升級伴隨用戶需求升級!初期的鈴木微車之所以能獲得認可,其核心因素并不是車輛的品質如何,而是車輛的價格足夠低。在2000年前后的人均可支配收入還不夠理想,購買汽車代步對于大多數人還是挺遙遠的規(guī)劃,主要代步工具只能以自行車和摩托車為主。那么此時如出現低價格的微型汽車,對于消費者而言是不是能早一步實現“汽車夢”呢?
答案顯然是沒有爭議的,kcar的熱銷主要是因為迎合了消費升級初級階段的用戶剛需,在這一階段只要是汽車就能滿足用戶需求,車輛的品質如何并不是關鍵。然而消費升級的速度又非常快,隨著購買力的提升、用戶對車輛的品質要求也在提升;因為任誰都了解「一分錢一分貨」的道理,誰也不愿意用買馬的預算買匹騾子,但是Kcar是不具備品質升級空間的;所以以鈴木為主的k級車被無情地淘汰了,鈴木也只能轉戰(zhàn)落后的印度市場。
K-car的品質
知識點1:寬高比是k級車的硬傷!車身過窄但又非常高,這就導致了車輛的重心質心很高;駕駛此類車型以中高速駕駛的安全等級會非常低,稍微快一些的切彎則有可能造成翻車。那么在認為「12分制」駕駛證仍然不夠用的用戶市場中,這種車輛的普及會帶來什么問題呢?要知道日本的駕駛證是“六分制”,每一類違章駕駛行為的處罰力度都要嚴苛太多。
知識點2:實用性是k級車的缺陷!雖然這種車輛以接近2米的高度提升了立體空間,但是橫向空間畢竟太小,去掉內飾板后的內部空間充其量可滿足橫向乘坐兩個“瘦子”,否則就會出現比較尷尬的肢體接觸。而在載貨能力方面也遠不如標準尺寸的面包車,與入門級小排量皮卡車對比更是差之千里,所以對空間與運力有要求的用戶反而不能接受kcar。
知識點3:駕乘品質是k級車只能在其本土生存的核心因素,因其發(fā)動機多使用低端的三缸甚至雙缸發(fā)動機。缸數越少的內燃機點火間隔角就會越大,奇數缸加過大的點火間隔角等于非常明顯的怠速共振;而0.66升排量的發(fā)動機扭矩又小的可憐,想要體驗到夠用的動力就得養(yǎng)成拉高轉速的習慣,「高轉的三缸」會有怎樣的體驗呢?
知識點4:k級車的被動安全保護水平極其差!超微型尺寸的面包車或普通兩廂車,其車身結構中沒有理想的配置緩沖(潰縮)區(qū),尤其是中置發(fā)動機的“平頭kcar”只是比「紙板車」好一些罷了。所以在汽車保有量超3億臺的國內,kcar幾乎等于“神風級”的代步汽車,那么這種價格并不足夠低的低端車還有存在的價值嗎?
總結:k-car在日本的風靡只是因為「補貼」,由于日本是資源匱乏的島國,所以在資源節(jié)約方面比較極端。為了降低石油消耗則以補貼的方式推動低端k級車的銷售,比如減免購置稅、對車位沒有要求等等,于是k級車在日本的中老年汽車用戶群體中獲得了青睞。這才是kcar能夠火爆的原因,但是在其他汽車市場也必然水土不服。
編輯:天和Auto
內容:共享天和MCN頭條號
歡迎轉發(fā)留言討論,保留版權保護權利
請問各位老師,太子摩托車有哪些250cc排量以下日本產或合資日產的?
專業(yè)解析摩托車故障,精準推薦所需車型。大家好,我是 騎士分享 歡迎您的關注!
250cc以下的日產小太子和合資日系小太子有哪些?
題主的這種需求有點很難實現,因為縱觀整個國內市場,目前好像沒有一款符合要求的進口車型,而國外市場雖然會有但買不到說太多也沒有實質性的意義,至于說合資日系車型不是沒有,但感覺還是差了點意思。
如果早兩年題主問這個問題那么能夠選擇的車型主要會集中在豪爵鈴木GZ150A和新大洲本田焰影150上,但遺憾的是GZ150A已經換標成為了豪爵GZ150E,而新大洲本田焰影150也因為未知的原因停產了(應該就是銷量問題),如此一來這種需求只能集中在125小太子身上。
符合要求的合資日系125小太子主要就是五羊本田的領御125和新大洲本田的CBF125T,這兩款車型在外觀上比較常規(guī)并沒有什么過多亮點,整車的結構也屬于緊湊型。而它們的主要差異將會集中在動力總成上。
其中的CBF125T搭載了一款單缸鏈條四檔發(fā)動機,這款發(fā)動機的優(yōu)勢就是噪音小,震動低,提速快,如果是市區(qū)代步那么它將會是不錯的選擇。而領御125則搭載了一款單缸頂桿五檔發(fā)動機,這款發(fā)動機的特點就是扭力足,會比較適合爬坡騎行,當然平坦路況下也是比較不錯的,只不過高速狀態(tài)下會有略微的震感。
其實題主有這種需求的話也可以關注一下豪爵的GZ150E和TR150E,這兩款車型雖然不是合資品牌但就整車品質而言,也是比較不錯的,比如GZ150E雖然換標了,但整車的很多地方和原來的老款車型都是一樣的,比如發(fā)動機,車身結構,整體外觀都沒有發(fā)生變化,因此在品質上依然有保障。
而如果喜歡緊湊型的設計,亮麗的外觀豪爵TR150E也會比較值得選擇,這款車的做工和性能表現完全能夠滿足常規(guī)狀態(tài)下的騎行需求,所以如果認為合資日系的125小太子有點“雞肋”,那么就可以在這兩款車型中進行選擇。
本人19年10月份因朋友介紹入手了國四豪爵tr150,1萬2落地。也看過力帆v16和龍嘉v途,但十八線小城市沒有專賣店擔心售后,結合看各論壇總結分析,所以最后選擇了tr150,目前才2000多公里。
只要不下雨我都騎她代步,說一下這幾個月的感受。
一,市區(qū)60以內很愜意,70-80感覺手上震動會比較明顯
二,加速感不怎么明顯,聲音一般但不難聽。兩種駕駛方式,一種是把轉速拉高推遲換擋,二種是10換二,20換三,30換四,40換5。相對來說第一種雖然獲得的加速感好些,但排量和發(fā)動機特性擺在這,所以我大多數時候都是選擇第二種方式慢慢開,戴著半盔還能聽到排氣管一點點突突突的聲音。
三,尺寸。車子軸距相對短一些,市區(qū)代步比較靈活,本人177高,騎著的時候腿部不夠舒展,膝蓋會向前頂但不難受,再觀望一兩年國產250太子,如果合適的話會換車,因為太大排量對我來說用不上,因為大一點的車坐姿會更加適合我,因為…窮!
四,做工質量。tr150也不算新車了,只不過是換成國圖換了電噴,所以在這方面應該可以比較放心。
這么跟您說吧,您提問的最高回答里已經給您最佳答案了,確實gz150至于后面的東西我也不想找資料細說,因為符合您要求的太子車,以及您喜歡的排量里,能選的車子確實不多,國產倒是很多,我估摸著您也不會選的。因為早期國產小毛病多,不管風冷水冷。
到此,以上就是小編對于日本進口汽車小排量推薦的問題就介紹到這了,希望介紹關于日本進口汽車小排量推薦的2點解答對大家有用。